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
文化老白干

查阅老白干历史档案 提炼企业文化之精髓

922日公司领导为通讯员提供查阅老白干历史档案以来,到126日已经进行了3个阶段,众通讯员们都非常珍惜此次机会,利用工作外的时间认真查阅了1950年到1963年的85卷历史档案,通过查阅,使我如获精神至宝,受益匪浅!

老白干原名河北省专业事业衡水县制酒厂,位于衡水西関北阁外,1946年冀南行署接收16家私人烧锅逐渐发展而来,过去厂子分散,设备残老,生产不正常,产品质量次,浪费原料严重,家具都是租用。在党和上级领导的重视下,于50年新建一个大厂,于52年合并藁城、辛集、正定、高邑、建屏、枣烧等酒厂,到1963年的13年来,随着职工技能的不断地提升、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制度不断地完善等,有了很快的发展,规模不断的扩大,职工从140名发展到315名,制酒生产力从过去的800吨增加到6500吨,这值得我们深思:老白干前辈们是凭借什么使我们的企业在13年间从无到有、到不断壮大呢?通过查阅历史资料让我悟出了答案:是老一辈身上体现出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艰苦创业精神,是忘我的劳动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是强烈的开拓创新和锐意进取精神,是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提高产品质量,保持名牌声誉。

当年的酒厂就实行厂长负责制,制定各职能部门权范,定严格的制度和操作规程提高员工责任心和技能标准。1953年调4名酒业技术人员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工业部在烟台举办的酿酒训练,学习酿酒、化验、制曲、培菌、化验技术,回来后推广山东制酒先进经验;1963年有副厂长带领学习小组先后到唐山沙城、石家庄等兄弟厂取经学艺;56年成立专门的化验室,专门负责酒水化验,61年的化验已经达到分析及时、取样正确、化验正确,能及时发现生产中的关键性问题,起到指导作用;1962年实行产品质量验收,确定质量检验员,进行酒精容量测定、色泽检查、每批产品和出厂成品必须进行物理化学分析;以厂长为首组织质量研究试验小组,采取延长发酵期,掐头去酒尾、稍子跟锅提高入库酒度,降低入缸温度、次酒回沙、流酒过滤等技术和措施,使酒的质量日臻完美,均能比省定的指标都高。

二、懂得责任和担当,为国家多做贡献。

1952年,全国开展“三反“爱国捐献”运动之际,我们衡水酒厂开展爱国增产节约竞赛,广泛收集合理化建议,发挥全体职工潜能,节约原料,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多出成品,曾在抗美援朝时期,作为祖国的名特产之一,当作慰问品送到朝鲜战场。1961年“整风”运动中,在原材料缺乏情况下,除了开展以料换酒业务外,还提出“无粮也酿酒,誓把任务超,应用下角料,废物要变宝”的战斗口号,大搞代食品生产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利用伊拉克蜜枣、黑枣、红薯干、毛草根、花生皮、花生饼、棉子饼、玉米核、苣苣菜、野茶棵、麦秸、甜草根等代用品制酒,利用制酒下脚料生产淀粉、食醋、实用酵母和工业蝕糖牙、淀粉、点心、采油、醋等产品,实现了全面综合由过去的单一产品增加到了11个产品,保证了连续57个月超额完成国家计划指标,为国家创造财富2139383.22元,节约粮食230余万斤,自58年以来连续三年被评为专区县红旗厂。

三、广泛开展劳动竞赛,激励职工工作潜能。

1956年以来,全厂多次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职工群众当时凭着“技术双革乘东风、誓言尖兵攀高峰,大战鏖战十昼夜、分秒必争不放松,决心实现机械化、全省比武会英雄”的不懈追求,在工作中开展“赶、学、帮、超”运动,从而涌现出刘映雪、肖镇海、徐大秋、赵大河、张子皋等模范先进人物,取得池底垫糠(谷糠),酒糟复制蒸烧的方法,创造了烧控池子水(淋浆水)多项技术革新,先后改变了清蒸料,降低入池温度,掐酒头去酒尾,回沙发酵等二十余种先进经验,总结了“一找,三稳,四准两钻研和掌握三大关键”的先进酿酒操作法,以“稳、准、细、净、安”为各项生产准则,推动了全厂操作上的统一,名酒出酒率也达到45%以上。包装车间“新老工人肩并肩,团结友爱搞生产,你学技术我加劲钻,宁死在车间任务也要实现”,坚持稳(抬瓶、装酒、灌酒要稳,防止洒酒摔瓶)、准(酒的数量要准、标要贴的准、盖要砸的准)、细(细心刷瓶子、细心检查酒内悬浮物)操作规程,因而使老白干酒的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从微观鉴定达到了老酒透明、醇香扑鼻,创出了历史新记录!

四、领导带头参加劳动,鼓舞职工工作热情。

1958年,金洪年厂长、工会主席吴永祥干部轮流下车间劳动,每周去车间参加一次劳动,并形成制度,做到了六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开会、同学习、同娱乐),试验成功了“回活不用大曲”,创造了“小茬保粃”等先进经验。在1959年,“两参一改”进一步向纵深发展,采取干部轮流下放车间当“五好”工人的方法,进一步改进了干部作风,密切干部和工人之间的关系,刘映雪副厂长亲自深入到名酒小组和工人一起劳动,一起研究技术操作,找出影响出酒率的关键,出酒率明显提高,也鼓舞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生产的大发展,工人们个个斗志昂扬,干劲冲天,生产率大大提高,由原日产酒19837斤提高到20124斤。过去工人们说“听见皮鞋响,必定是厂长,咱们快点干,不然训一场”,后来工人们赞颂“干部工人分不清,赤脚露臂一般同,两参四同成制度,感情凝结劳动中”。

五、学爱岗敬业精神,危难之处见真情。

1956813日晚,酒厂被洪水围困,洪水2个小时四尺高,有的地方出现危险漏水,工人崔大水、郭文川等同志奋不顾身,下水堵住漏洞,职工们为保卫工厂安全,昼夜坚守,去200尺外取土,用麻袋扛,努力与洪水作战,一幕幕仿佛展现在眼前,英勇事迹很多……;在19638922点,全厂被洪水淹没后,刘映雪副厂长、张子皋、秦西彬积极带领大家用尽各种办法抢救物资,有的用绳子捆在树上、有的将酒箱踩到没了水、有的在1人多深的水中打捞12个小时以上、有的不会水的职工也同样掌握了筏子打捞粮食,为国家打捞红粮25000斤、玉米3000斤、坏芋干9万斤……

六、鼓励员工创新,攻克设备难关。

通过不同形式的“诸葛亮会”,在实用酵母生产上,采取了线盘生产和绦层生产并进的方法,组织了修配,木工、锡工、瓦匠相结合的“围攻歼灭突击”战,利用次锡废木料打造培养白地霉、实用酵母浅盘和木架,利用旧汽车头改制空压机,将串联式改为并联式,提高风量;机磨工段用滚子粉碎机挤荞麦的办法挤成饼在放到磨里去磨,每台时增加1500斤,提高工作效率2倍半,5个月节约用电5776度;包装车间孙金捧同志发明了多管灌装车,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自制冰桶,自行安装冰箱,仅安装费就节约1800元。

七、关心职工疾苦,搞好职工生活。

1961年夏天,安装了职工宿舍纱窗和备有大批痱子粉、仁丹、暑药、汽水、冰棍;冬天天冷以前就准备了足够的火炉、烟囱,给解决棉被等。食堂、火房服务态度和蔼,用粮、用菜、有计划、卫生好,在低指标的原则下,吃好、吃饱、吃细、吃卫生、吃足定量,饭菜多样化,伙本费用低,90%以上的职工满意。1962年,近60名余名宣传力量,利用各种工具进行不同形式的宣传,展现出当年积极上进的员工精神面貌,并建立职工俱乐部,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了职工娱乐生活!

八、弘扬主人翁精神,做好勤俭节约。

1961年实行五定(定员、定量、定质、定费用、定出勤),严格开支;1961年实行月度奖励制,名酒奖金额如超过原超产奖励办法时按6%进行奖励;1958年包装车间成立了“六大员”,实行小组成本核算,1963年包装组设立增产节约质量奖,每超一瓶按加班费的20%,提取0.003元奖金,由于工作不慎流失酒或超过1%瓶损指标的,不得奖励;1963年木工组通过技术研究改进包装箱,每个节约木材0.8平方米,一年多产473个;1958年注重节约用电,晚上厂区的路灯,等月亮出来后就关掉……

整个查阅老白干历史档案的过程,让我不由自主的置身于老白干的历史长河中,用心深深体会着档案的每一页字里行间中的那份老白干情结,点点滴滴中找寻着先辈们历尽艰辛曾走过的足迹……,不但开拓了自己的视野、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更让我深层次的懂得了企业文化之内涵,老一辈白干人这种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爱岗敬业精神,将一直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包二车间  张红

发布时间:2017-01-09 15:22:01 来源: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