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
文化老白干

我们曾经这样走过

经历了80多天老白干历史档案的查询,跨越了19501963年老白干的历史,分享了3次通讯员之间的心得、体会。我们心情澎湃、思绪万千。我们要暂时从历史走出来,抖抖身上的尘土,理理忙乱的思绪,思考一些东西、总结一些东西。

一、劳模精神是贯穿每年工作的主线。老白干从1950年有档案记录以来,每年年度报告、月度报告中都会有很大的篇幅介绍当年开展各种劳动竞赛的规则、评选劳模、评选先进的过程。从而赵寿山、焦金锁、武雄才、张子皋、赵大河等各个年份的劳模的都已经深深刻在我们的脑子里,特别是1959年赵大河被评为全国劳模,去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群英会”,受到敬爱的周总理、朱德委员长的亲切接见。劳模精神成为那个时代的精神——“先人后己、无私奉献、奋发图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激发了全民热爱社会主义的热情,鼓舞了人民凝聚力量、战胜困难的决心。每一个劳模都是在平凡岗位上的普通的劳动者。赵大河是制酒小组的班组长,他提出的“一找、三稳、四准、两钻研”制酒工作经验并沿用至今,他敢于以普通班58%的出酒率向全厂16个班组挑战,展示了劳动者自信、豪迈的气魄。焦金锁是仓库保管员,在雨季看管露天存放的薯干,能够做到薯干不发霉,不受潮,那是多少的艰辛和付出。张子皋是制酒组长,一直保持着名列前茅的出酒率。

二、技艺传承、严把质量关是老白干的优良传统。50年代是中国社会道德建设的一段光辉岁月,也是老白干专心致力于生产,挖掘传统酿造工艺的时期。1955年省工业厅指示恢复“老白干名酒”的生产,当时就挑选有经验的职工试烧,56年第一次洪水之后,全厂的基建工作也围绕着恢复“老白干名酒”的生产搞基础建设1961年实行三级检查制度,对成品酒实行生产组质量检查员、库管员、化验室三级检查,酒质量不断提高,含酯量比省规定提高5.5倍,1962年实行产品质量验收,定期组织产品品评工作。通过化验、品评、对比分析,有四项指标超出国家标准。生产工艺的改革、创新、实验伴随着生产的全过程,自始至终。

三、面对国家困难,迎难而上。50年代后期到63年,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国家供给的粮食远远不能保障生产,老一辈职工们想尽千方百计维持生产,寻找各种含淀粉能制酒的原材料----薯干酒、蜜枣酒、仙人掌酒、术秸酒、饮料酒、配制酒...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连衡水湖的苲草也被当做制酒原料。实在酿不成酒就开展多种经营,成立副业小组,生产淀粉、人造肉精、骨头冻、蘑菇、醋、冰棍等等。每一种原料制酒都是创新,每一种副业都是第一次。但是顽强而勇敢的老白干人相信,办法永远比困难多,从不退缩。

四、面对一次次灾难,老白干永远打不垮。1956814日,滏阳河西岸决口,这是酒厂第一次发洪水,人们英勇地奋战在抗洪前线,紧急排水,抢救国家物资。然而仅仅5天,19日四组就克服重重困难,恢复了生产。1961103日,酒厂南面机磨坊因电线受潮发生火灾,大火燃烧了2个半小时,惊动了衡水县委、公安局。对这次火灾的记录,包括分析原因,经过,事后的反省,从厂长到普通职工都做了深刻的检讨,厚厚的一部档案记录着当时全厂上下勇于承担事故责任,不推诿的良好品质。1963的夏季天天是狂风暴雨,虽然全厂都做好了充分的防御,但是第二次洪水来势汹汹,势不可挡,全部厂区进水,水深达到1.8--2米深,在与洪水的搏斗中,职工们表现了英勇顽强、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抢救物资、抢修设备、修整厂房,人们一面淘水,一面抢修,历经一个月厂区才完全脱水。领导干部与职工同甘共苦、患难相依。一次次灾难的洗礼,让老白干人更加坚强、更加团结。风雨之后终见彩虹,灾后重建的老白干像一颗明珠在滏阳河畔熠熠生辉!

掩卷沉思,老白干的形象在我的眼前更加丰满,更加高大。古人云: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历史总能给后人以启迪和明鉴。从老白干的历史中走来,我坚信老白干的未来会更加辉煌。

我以自己是老白干的一分子而骄傲!

  

包二车间:陈静

发布时间:2017-01-09 15:41:40 来源: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