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传统文化 争做一流员工
2016年百日服务竞赛演讲大赛预赛(生产技改中心)之二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是中国古圣先贤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二字。在当前物质发展远远快于精神建设 的大环境下,有不少人误认道德是限制人们行为的条条框框。其实,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 正常、幸福的生活。
那么,什么是道?什么是德?《道德经》开篇就说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宇宙的本质和实质,是自然的规则,自然的秩序,自然的纲领。而“德”是道的外在表现,行道有得于心,行道有得于身,这便是“德”。
道德 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设想: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连起码的道德都没有?这样的员工能够干好本职工作吗?
所以我们要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但是如何做呢?其实答案就蕴藏在这传统文化里。传统文化经常提到“三纲五常”,这其中的五常,就是我们的道德准则。
五常就是指“仁、义、礼、智、信"” 。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儒家的精义所在,最常见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解释是“爱人”。
“义”是承担合理的责任的意思;
“礼”是道德约束,;
“智”是明白是非、区直的意思;
“信”是信任、诚信的意思。
做到“五常”员工的才是企业的一流员工,而一流的员工一定具备 勤奋、敬业、忠诚、自信、友好这五种特质。
l 对待工作 我们要 勤奋。工作时虚度光阴会伤害公司的利益,但其实是伤害自己更深。我们工作时,不要懒惰、拖拖拉拉、逃避,懒惰对心灵是一种伤害,做事拖拖拉拉、逃避也都是恶习。所以我们工作要勤奋,如果你永远保持勤奋的工作态度,你就会得到他人的称许和赞扬。
l 对待公司 敬业、忠诚。敬业表面上看起来有益于公司,但最终受益者却是自己。其实,企业利益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把对企业敬业和忠诚变成一种习惯,把公司当成自己家,把工作上的事情看成自己的事情,这样,我们才能从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并从中找到快乐。
l 对待自己 自信。有自信的员工,敢于担当,敢于挑战任务,敢于战胜难关。任何一个人的所取得的成就,绝对不会超过 他自信自己所能够达到的高度。在工作中,我们也要自信自己有能力做好工作,遇到困难首先要自己想着去解决,自己要有信心能够解决困难。
l 对待同事 友好。友好协作是处好同事关系的前提,也是自己做好份内工作的基础。《论语》中讲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在工作中,
我们要善于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们要努力成为具有勤奋、敬业、忠诚、自信、友好 这5种特质的员工,努力成为一名“五常”员工、有道德的员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资格争做公司的一流员工,为公司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生产技改中心工程部 裴世英